媒体聚焦
《人民网》心血管科张兴华——让患者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让患者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兴华的故事
刘岩 刘静樱 王省 黄莎莎
9年前,香港宝典免费资料网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兴华教授,为73岁的退伍军人张建平装了第一个心脏起搏器。近日,年逾八旬的老人家又来到省立医院,请张兴华为自己更换了第二个起搏器。9年来,张建平老人严格按照张兴华的要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身体状况十分良好。老人说,这可归功于张教授的“保健课堂”。老人的儿子在美国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美国做手术?老人说,“因为在张教授这里,不仅能治好病,还能学会自我保健。”
让患者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多年来,张兴华教授为数百位患者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使用期限和使用效果都达到最佳状态。其秘诀就是:让患者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一个多月前,患心脏病20多年的67岁的张玉梅,病情严重到一步路也走不了的程度。张兴华主刀为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张玉梅只在医院住了9天就康复出院。“朋友听说我才住了9天就出院了,都不敢相信。可别小看住院这几天,我竟然被张教授熏陶成了半个心脏病大夫!现在我很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得心脏病二十多年,也不如这九天学到的东西多。”在老伴的陪同下,张玉梅专程赶到医院,把这份喜悦传达给张兴华。不同的是,上次来是被救护车送来,而这次,老两口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的。“病人真正养病还是得在家里,既能减少费用开支、减轻家属的负担,更能给患者以舒适轻松的环境调养身体。”张兴华说,“让病人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比专门给他派个保健医生都有效。”
让病人做自己的保健医生?每星期例行的检查病房,对张兴华而言,比做手术还要累。他要带着自己的医护团队,站在每一个病房的不同患者的病床前,针对病情不同的患者,在详细询问了近期身体状况和细微感觉之后,把这种病情的发病原因和日常保健、预防再发生的医学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由浅入深地灌输给他们,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也学会如何保健,预防病情反复,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教会病人自己看自己的病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治好病,保证他平安出院,更重要的是要教会病人自己看自己的病,让他们‘一次看病,终身受益’。只有学会了自我保健,才能长远地保证健康。”张兴华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治好病人的疾病是医生的责任,让病人病好了以后,不要再因为生活方式的错误而再次生病,更是医生的责任。”只要有机会他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病房里开设医学知识讲座。就连查房他也时常引经据典,如同他给博士生、硕士生上课一样认真,给医生、护士、甚至患者及家属剖析病情,研讨治疗方案,传授医学知识。
在心血管领域,张兴华精于探索,不断创新。他发现:很多情况下,疾病的发生是因为生活方式的错误导致的。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所谓的遗传,实际是一个家庭错误生活方式的遗传。有人爱吃肉喝酒,你经过了解会发现他们全家都有这种爱好。有的人思虑过甚,你会发现,他的家族都有爱操心的性格。如果从我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患者,都能学会自我保健,那么拯救的也许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健康,还会把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传达到他的家庭,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他预言,“长命百岁其实很正常,人类活到120岁不是梦。”由此看出,张兴华教授正昂扬着创新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前沿探索登攀。
用知识的力量 筑牢生命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