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微创一科蒋绍博团队成功开展超高难度、极高风险的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1-12-02 字数:1659

sl10112.jpg

sl10113.jpg

  近日,东院区泌尿微创一科蒋绍博团队顺利完成一例超高难度、极高风险的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监测均正常并康复出院。

  61岁的王红(化名)女士,20多年前发现血压升高,一直口服降压药物控制,但效果不佳,血压波动很大,最高达到220/110 mmHg,最低降至60/40 mmHg,骤升骤降的血压常造成患者头晕等不适。1个多月前,王红查体时发现腹膜后有一个富血供肿物,考虑异位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大多是来源于肾上腺肿瘤,发生于肾上腺外时称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节瘤,颈部、胸部、腹腔、盆腔都有可能发生,此类肿瘤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儿茶酚胺激素可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收缩压可高达200-300mmHg,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高血压引发的阵发性头痛、心悸、出汗等。因此,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肿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血压的骤然升高,血压的骤然变化又极有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因此,尽早手术切除异位嗜铬细胞瘤成为首选治疗手段。

  王红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位置极为特殊,它长在了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左肾静脉及右肾静脉的后方,右肾动脉的前方,肝门的下方,位于各种致命大血管环绕包绕中。手术切除肿瘤的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到上述血管,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王红辗转多家医院都因手术风险太大未被接收。万难之际,王红来到省立医院,找到了嗜铬细胞瘤领域富有经验的泌尿外科专家蒋绍博教授,住进了省立医院东院区泌尿微创一科。

  考虑到患者的异位嗜铬细胞瘤生长位置极为刁钻,术中大出血等手术风险极高,入院后,蒋绍博会同麻醉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诸多科室的专家,举行了多学科会诊(MDT),仔细评估手术可行性,并研究手术方案。

  经过周密论证,专家们制订了相应的手术预案,在与王红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王红一家表示理解,同意手术并愿意承担手术可能的结果,并表达了对专家团队的完全信任。

  经过10天充分的术前扩容,手术室麻醉、护理团队准备就绪。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开始前,蒋绍博团队再次同肝胆外科卢俊主任、血管外科种振岳主任、麻醉科王岩主任就手术方案和术中突发情况应对进行了沟通。

  手术过程中,蒋绍博熟练轻柔的为王红建立起气腹及操作通道,仔细游离出下腔静脉,上至肝短静脉,下至肾脏下极水平;游离并暴露右肾静脉及左肾静脉;探查见肿瘤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将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顶起,粘连严重。仔细游离肿瘤,见肿瘤发出大量血管进入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血供丰富,形态不规则。整个手术过程犹如抽丝剥茧,将肿瘤血供一一结扎离断后,历时4小时,肿瘤连同包膜被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不到200 mL。由于术扩容充分及术中麻醉精准控制,术中血压及心率几乎无明显剧烈波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前及术后监测显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重症监护室一夜的平稳过渡后,王红转回普通病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王红术后未服用降压药,血压平稳正常,困扰王女士20多年的高血压被彻底治愈了。术后6天,顺利恢复出院。

  回想起王红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蒋绍博教授感慨颇深,此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手术难度巨大,风险极高,如果不顺利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医生的职责即是为患者治疗疾病、解除痛苦,患者期盼的眼神、家属坚定的信任,是医生前进最大的的动力,也是医学价值的最大体现。

  多年来,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一科肾上腺高血压外科团队致力于复杂条件下肾上腺疾病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开展了诸多巨大或异位嗜铬细胞瘤治疗。此次,通过泌尿外科团队、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团队及手术麻醉护理团队的多学科密切协作配合,成功完成这例超高难度的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治愈了困扰患者20余年的高血压,解除了患者血压波动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潜在危险,是对异位嗜铬细胞瘤高危手术的进一步探索,为医学同道处理类似疾病提供了参考。